如何通过“家庭会议”定期复盘孩子的专注力事件?

以下是通过“家庭会议”定期复盘孩子专注力事件的具体方法:

一、会前准备

1. 收集信息

家长在日常观察中,记录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表现情况。孩子在做作业时是否容易被外界干扰、阅读书籍时能否持续一段时间、玩拼图或积木等游戏时的专注程度等。可以将这些观察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或者手机备忘录中,具体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景和孩子的具体行为表现。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参与记录,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小本子,让他们尝试记录自己在哪些时候感觉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者在什么时候成功地完成了需要专注的任务。

2. 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

选择一个全家人都比较放松、没有干扰的时间来召开家庭会议,比如周末的晚上。地点最好是在家里比较舒适、安静的环境,如客厅的沙发区域。确保会议时间长度合适,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跨度,一般以30分钟 - 1小时为宜。

二、会议流程

1. 营造轻松氛围(5 - 10分钟)

会议开始时,家长可以先和孩子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孩子在学校或者家庭中遇到的开心小事,让孩子放松心情,减轻对会议可能产生的紧张感。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新朋友或者好玩的事情呀?”

2. 回顾专注力事件(15 - 20分钟)

家长先引导孩子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比如一周或者两周)内发生的与专注力有关的事件。可以用温和的语气说:“宝贝,我们来想想这周你在做一些需要专心的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情况呢?”

让孩子自己分享经历,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如果孩子在写作业时有一次能够独立完成且没有分心,这就是成功案例;而如果在阅读时频繁被电视或者玩具吸引,那就是需要改进的案例。家长可以适时地提问,帮助孩子更清晰地描述事件,比如“那你当时是怎么克服分心的念头的呢?”或者“你为什么会被那个玩具吸引呀?”

家长也可以根据之前的观察记录,提出一些孩子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但要注意语气,不要让孩子觉得是在被指责。“我注意到你上次在搭积木的时候,搭到一半就开始玩旁边的小汽车了,你还记得吗?”

3. 解读原因(10 - 15分钟)

对于每个专注力事件,和孩子一起解读原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内部因素:讨论孩子自身的情绪、兴趣和能力对专注力的影响。孩子可能在心情不好或者很累的时候,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你当时累了是不是会影响你专心做事情呢?”如果孩子对某个任务没有兴趣,也可能会导致专注力不足。比如孩子不喜欢数学作业,可能是因为觉得枯燥,这时候可以和孩子解读如何让数学作业变得有趣一些。

外部因素:考虑环境干扰、任务难度等因素。如果孩子在学习时周围有噪音,就会影响专注力。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减少这种干扰,比如关上房门或者使用耳塞。对于任务难度,如果任务太简单,孩子可能会觉得无聊而分心;如果太难,孩子又可能会因为挫败感而无法专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评估任务的难度,看看是否需要调整。

4. 制定计划(10 - 15分钟)

根据解读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制定提高专注力的计划。计划要具体、可操作,并且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如果是因为环境干扰的问题,计划可以是“以后学习的时候,我们把电视关掉,把玩具收起来”。如果是因为任务难度的问题,计划可以是“我们一起把作业分成小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就休息一会儿”。

让孩子参与计划的制定,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可以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来让自己更专心呢?”

5. 总结和鼓励(5 - 10分钟)

会议结束前,总结本次家庭会议讨论的内容,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宝贝,我们一起回顾了这段时间你的专注力情况,也找到了一些办法来帮助我们变得更专心,只要我们按照计划去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给孩子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有信心去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一个小奖励(如一颗小星星贴纸),代表对他们参与会议和努力提高专注力的赞赏。

三、会后跟进

1. 记录计划执行情况

家长和孩子共同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每天记录孩子在各个方面(如完成任务的时间、分心的次数等)的表现。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直观地看到进步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定期回顾

按照一定的周期(如一周或两周)再次召开家庭会议,回顾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在后续的会议中,可以发现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