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体验专注与分心的不同结果?
一、游戏准备
1. 角色设定
孩子:扮演“探险家”,目标是在充满挑战的“知识丛林”中寻找宝藏(完成特定任务,如搭建一个复杂的积木造型、解开一道数学谜题等)。
家长或老师:扮演“干扰精灵”,负责制造各种干扰因素;同时兼任“观察员”,记录孩子的表现。
2. 道具准备
选择一个相对安静、宽敞的空间作为游戏场地,如房间的一角。
准备与任务相关的道具,例如如果是积木任务,就准备一套丰富的积木;若是解谜任务,准备好相应的谜题卡片和解题工具。
为“干扰精灵”准备一些小道具,如会发出声音的小铃铛、有趣的小玩具、零食等。
二、游戏过程
1. 专注情境
孩子开始执行任务,“干扰精灵”隐藏在一边,不进行任何干扰。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任务中,比如在搭建积木时,仔细思考结构,专注地挑选合适的积木块,一块一块地搭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小困难,但凭借自己的专注和思考去尝试解决,比如积木总是倒塌,就不断调整形状和重心。
当孩子完成任务后,“观察员”记录下孩子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以及孩子在过程中的表现,比如是否有耐心、是否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等。
2. 分心情境
孩子再次开始相同的任务,这次“干扰精灵”开始行动。在孩子搭建积木时,“干扰精灵”时不时摇晃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或者在孩子旁边摆弄有趣的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假装不小心把零食掉在地上,发出声响并做出夸张的反应。
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后,可能会频繁地中断任务,去看看干扰源是什么。比如放下手中的积木去捡零食,或者被小玩具吸引而停止搭建。“观察员”记录下孩子分心的次数、任务中断的频率以及最终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是否放弃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等。
三、游戏结束与讨论
1. 对比结果
任务结束后,“观察员”和孩子一起回顾两个情境下的任务完成情况。对比任务完成的时间,专注时可能用较短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而分心时可能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无法完成。比较任务的质量,比如积木搭建的造型是否稳固、美观,解谜是否正确等。
2. 感受分享
让孩子谈谈在两种情境下的感受。在专注情境下,孩子可能会说感觉自己能够更好地思考,虽然任务有难度但能沉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在分心情境下,孩子可能会表示很容易被干扰,心思不能集中在任务上,觉得很烦躁或者任务变得很难完成。
家长或老师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孩子的表现,引导孩子认识到专注的重要性,比如专注能够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而分心会让事情变得困难重重。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亲身体验专注与分心的不同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专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