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输赢敏感而回避竞争性社交,如何培养胜负观?
一、了解孩子回避竞争性社交的原因
首先要和孩子耐心沟通,了解他们因为输赢敏感而回避竞争的具体想法。是害怕失败后被别人嘲笑,还是觉得自己输了就意味着自己不够好等。只有清楚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
二、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1. 强调过程的重要性
在竞争情境中,无论是游戏还是比赛,要让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跑步比赛,在比赛结束后,和孩子回顾比赛过程中的努力,如“宝宝你在跑步的时候很努力地摆动双臂,脚步也很轻快,这就是很棒的一点,不管最后有没有第一个冲过终点”。
当孩子参与绘画比赛等活动时,着重表扬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创意、专注度,像“你画这幅画的时候,色彩搭配得很有想法,而且一直认真地画,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很多技巧呢”。
2. 正确看待失败
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如果孩子在竞争中输了,比如下棋输了,可以和孩子说:“这次输了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对手是怎么走的,我们能学到什么新的招式,这样下次我们就会做得更好。”
分享自己或者他人失败后成功的例子。比如讲述运动员们在多次失败后通过努力训练最终获得冠军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成功路上很常见的情况。
3. 肯定努力和进步
关注孩子在竞争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如果孩子在比赛中虽然没有取得好名次,但是比之前更努力地去准备了,要给予肯定。“你为了这次比赛,每天都认真练习,这种努力的态度就值得表扬”。
当孩子在竞争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比如孩子上次跑步比赛是最后一名,这次前进了几名,要称赞他的进步,“你看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比上次跑得更好了呢”。
三、创造合适的竞争环境
1. 从轻松的竞争开始
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趣味性强的竞争活动入手。比如家庭内部的猜谜语比赛、搭积木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孩子逐渐适应竞争的氛围,而且因为是在家里,压力相对较小。
在孩子熟悉了这种轻松的竞争后,再慢慢拓展到和其他小朋友的小型竞争活动中,如小区里的孩子一起进行跳绳比赛等。
2. 强调公平和友谊第一
在竞争活动中,要确保规则公平。如果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竞争,要提前和孩子们讲好规则,让大家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要强调竞争是为了更好地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是要破坏友谊。比如在比赛前对孩子们说:“我们这场比赛是为了一起玩得开心,看看大家都有哪些厉害的地方,比赛结束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哦。”
四、逐步引导参与竞争
1. 鼓励尝试
当有机会让孩参与竞争性社交活动时,要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可能会有点担心输赢,但是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呢?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机会,而且你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呢。”
给孩子一些小的激励,比如答应孩子如果去参加了活动,无论结果如何,回来都给他一个小奖励,像一本喜欢的小漫画书或者一个小贴纸。
2. 逐步增加难度和竞争性
随着孩子对竞争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更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活动。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出现焦虑等情绪,要及时调整或者暂停。
孩子一开始能在班级内部小型的知识竞赛中表现得很好,就可以试着鼓励他参加学校更大范围的知识竞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正确的胜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