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观念,减少挫败感?
以下是角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观念、减少挫败感的方法:
一、理解观念内涵并引导认识
1. 自我反思与学习
家长要先深入理解“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一观念。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育书籍、心理学著作来加深认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完美的追求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家长自身也要反思自己在面对工作和生活时是否存在过度追求完美的情况,因为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这个观念。把完成任务比作一场有趣的冒险游戏,重点是走到终点(完成),而不是在路边一直雕琢每一块石头(追求完美细节)。可以这样说:“宝贝,今天我们搭积木,我们先把它搭起来,能站着就行,不用每一块都摆得一模一样平整,只要我们搭好了,就可以玩啦。”
2. 分享故事和案例
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故事或者身边的事例。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他每次都把失败看作是排除一种错误的可能性,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电灯的发明。告诉孩子,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发明这个伟大的目标,而不是纠结于每一次实验是否完美。
也可以分享自己工作中的事情。家长在工作中有一个紧急的报告要提交,虽然没有时间把每一个图表都做得像杂志封面一样精美,但先把主要内容完成并提交,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孩子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先完成任务是更关键的。
二、在具体事务中培养观念
1. 学习任务方面
当孩子做作业时,鼓励他们先把会做的题做完,而不是在一个难题上纠结太久。数学作业中有简单的计算题和较难的应用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完成计算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应用题。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完成一部分任务的成就感,而不是因为被难题困住而感到沮丧。
对于孩子的手工作业或者小项目,不要过分强调细节的完美。孩子制作一个纸飞机,只要它能飞起来,就先给予肯定。如果孩子一直纠结于机翼两边完全对称等细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飞机能飞起来就已经很棒啦,我们可以先试试飞,下次再让它变得更好看。”
2. 兴趣爱好方面
在孩子进行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活动时,强调享受过程和完成作品。孩子画画时,不要总是批评孩子画得不像真实的物体,而是关注孩子是否完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画作。可以说:“你今天完成了一幅画,颜色用得很有创意呢,我们把它挂在墙上吧。”
对于学习乐器的孩子,当他们完整地演奏完一首曲子,哪怕有一些小失误,也要给予鼓励。孩子弹钢琴弹奏一首新曲子,节奏可能不太准确,但只要弹完了,家长就说:“你太棒了,能把这首曲子完整地弹出来,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哪里可以弹得更好。”
三、积极反馈与鼓励强化观念
1. 及时肯定完成的行为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孩子自己收拾好了玩具,家长可以说:“你这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真厉害!你看,把事情完成的感觉是不是很爽?”用这种积极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完成事情带来的正面情绪。
对于孩子在学校完成的一些小任务,如值日生工作、课堂小测验等,只要孩子认真完成了,就要询问细节并给予表扬。“你们今天班级值日,你负责擦黑板,一定擦得很干净吧,你能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真的很棒。”
2. 对比完成与未完成的情况
当孩子出现因为追求完美而不愿意完成任务的情况时,和孩子一起解读。孩子写一篇作文,写了个开头就因为觉得不够完美而不想继续写了。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你一直不写完,这篇作文就不能交上去,老师和同学就看不到你的想法。但是如果你先把它写完,我们可以再一起修改,这样大家都能看到你的故事,你觉得哪个好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完成的重要性,以及未完成可能带来的损失。
3. 设立奖励机制(适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奖励规则,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一本喜欢的小漫画书,也可以是精神的,如一个大大的拥抱和赞美。但要注意奖励不能过于频繁或过于物质化,以免孩子只是为了奖励而完成任务。当孩子一周内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周末可以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去公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