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课堂规则(如“发言前举手”)培养自控力?

在课堂中,像“发言前举手”这样的规则对于培养学生自控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明确行为边界

“发言前举手”这一规则清晰地为学生划定了在课堂发言情境下的行为界限。学生知道如果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随意打断他人或者直接大声说出想法,而是需要先举手等待被允许。这就如同为他们的行为设置了一个“红绿灯”机制,让他们明白什么时候可以行动,什么时候需要克制。当老师正在讲解关键知识点或者别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都安静地听讲,自己就会意识到现在不是发言的时候,从而努力控制自己想说话的冲动,这就是在规则约束下对即时表达欲望的一种自控。

二、培养等待耐心

举手等待发言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等待耐心。在课堂上,可能同时有多个同学想要发言,但只有被老师点到的同学才能说话。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在举手之后保持安静并耐心等待。他们需要克制自己急切想要表达的情绪,这种等待并非是消极的,而是在积极地自我控制。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环节,有的同学可能已经组织好了很好的语言,但前面还有同学在发言,他们就要学会按捺住自己,通过不断地在心里提醒自己要遵守规则,从而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增强自我监督意识

这一规则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学生在课堂上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先举手再发言,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课堂的要求。当发现自己差点忘记规则而想要直接发言时,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有些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在课堂气氛热烈的时候可能会兴奋得忘记举手,但在意识到之后,他们会马上改正,这种自我监督和及时纠正的行为是自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将这种外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使在没有老师时刻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地遵守,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提高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