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家庭情绪管理规则(如“情绪温度计”)?
以下是一套家庭情绪管理规则(“情绪温度计”)的制定方法:
一、规则制定阶段
1. 家庭会议讨论
组织全家人召开一次专门的会议来讨论情绪管理规则。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无论是年幼的孩子还是长辈。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询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觉得开心、难过或者生气。
在会议上,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在过去经历情绪波动时的感受和处理方式。爸爸可以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压力,回家后可能会比较沉默,这时候希望家人能给自己一些空间。
2. 确定情绪等级
共同制定一个“情绪温度计”的等级划分。可以简单地分为几个层次,如:
低温区(0 - 3度):代表心情平静、愉快。比如一家人一起在公园散步,享受美食时的轻松状态。当处于这个情绪温度时,家庭成员可以正常地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快乐。
中温区(4 - 6度):表示有一些小情绪,可能是稍微有点烦恼或者焦虑。孩子考试没考好,心里有些失落,但还能正常沟通。家庭成员可以互相安慰,简单地分享一下感受。
高温区(7 - 10度):这是情绪比较激动的状态,像夫妻之间因为某件事发生激烈的争吵,或者孩子因为被误解而大哭大闹。当情绪达到这个程度时,需要有冷静的措施,比如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平静下来。
3. 明确触发点和应对方式
一起解读哪些情况容易引发情绪波动。晚上过了睡觉时间还在玩手机可能会让家长感到生气,而孩子可能是因为作业太多或者想多玩一会儿而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些触发点,制定应对方式。
如果是孩子因为作业问题情绪不好,家长可以先抱抱孩子,让孩子先冷静几分钟,然后一起把作业分解成小步骤,鼓励孩子完成。如果是夫妻之间因为家务分配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可以先暂停争论,各自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心平气和地商量一个公平的家务分配方案。
二、规则实施阶段
1. 情绪自我监测
每个家庭成员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可以准备一个简单的情绪记录本,放在家里的公共区域,如客厅。当自己感觉情绪发生变化时,记录下来当下的情绪温度、引发情绪的事情以及自己采取的应对措施。
妈妈在记录本上写道:“今天情绪温度5度,因为孩子把房间弄得很乱,我有点烦躁。我先深呼吸了几次,然后和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情绪慢慢变好了。”这样有利于家庭成员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
2. 互相提醒和监督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提醒情绪温度。如果发现有人情绪不好,轻轻地问一句“你现在情绪温度几度啦?”可以帮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也要监督规则的执行。当爸爸情绪进入高温区开始发火时,家人可以说“爸爸,我们要先冷静一下,按照我们的规则,你先离开一会儿吧。”然后等爸爸情绪稳定后,再一起沟通解决问题。
三、规则维护阶段
1. 定期回顾和调整
定期(比如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召开家庭会议,回顾情绪管理规则的执行情况。看看哪些规则执行得好,哪些还需要改进。
发现孩子在情绪进入中温区时,很难主动和别人沟通,经过讨论可以调整规则,增加一个“情绪小助手”的角色,由家庭成员轮流担任,当发现孩子情绪不好时,主动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奖励机制
设立奖励制度来鼓励家庭成员遵守情绪管理规则。如果一周内全家人都没有出现高温区的情绪爆发,就可以一起看一场电影或者去喜欢的餐厅吃饭。
对于个人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孩子之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哭大闹,现在能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小礼物作为奖励,强化他们良好的情绪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