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孩子“天马行空”式表达,如何捕捉深层需求?
如何捕捉学龄前孩子“天马行空”式表达背后的深层需求
学龄前孩子常常有着充满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式表达,要捕捉其深层需求,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耐心倾听与观察:当孩子开启独特表达时,停下手中事,专注倾听,用眼神、点头给予回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同时观察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比如孩子说在森林里遇见巨人,边说边做出害怕躲闪动作,可能内心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渴望安全感。
提问引导:以温和开放问题深入,如孩子说和星星跳舞,可问“怎么想到和星星跳舞呀”,帮其梳理思路,挖掘是因喜欢天文、向往自由,还是受某故事启发,从而洞察兴趣点或情绪源头。
结合生活情境:联系近期生活经历,若孩子突然画怪异图案说这是新家,或许家中环境变化、成员增减让他有感触,借了解生活背景,读懂表达背后的适应需求或情感期待。
尊重与接纳:不轻易否定孩子的奇幻想法,即便看似荒诞,也要肯定创意,让其感受到被尊重,才愿袒露更多心思,像孩子说能听懂动物语言,应顺着说“那小动物跟你说了啥”,而非指责不切实际。
日常记录解读:准备笔记本,记录孩子这类表达及当时场景、后续反应,定期回顾,找共性与规律,如常提及黑暗处有怪物,可能是对黑暗恐惧,需给予夜间陪伴或照明安抚。